特别提示:本站所有标注价格及相关信息均来源网络采集(非墓园产品单位在本平台报价及信息提供者),无法保障其准确真实有效,随时间都会有变动,未能及时更新和核实,实际价格以墓园单位报价为准,如有异议,产品单位和平台概不负责,敬请见谅,如有不妥请来电告知,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信息。谢谢!
重五图符
钟馗像
清未端午节时的钟馗赛会
端午的祭祀活动有不少,一是祭祖,二是祭神。所祭祀的神灵,有天神、张天师、钟馗、瘟神等等。
(一)祭祖
古代中国盛行祖灵崇拜,但凡节日,一般都有祭祖活动。端午节也祭祖,但是,其内容结合了仲夏季节的特点。仲夏五月是黍成熟的月份,先秦时代于此月举行尝新礼仪——品尝新收获的黍。根据《吕氏春秋》载,仲夏之月,天子用雏鸡尝食刚收获的黍,并把樱桃献给祖庙。不过,当时尝新不一定在端午这一天。中古以后,尝新礼仪就被废除了。
到了唐代,唐玄宗在五月五日向祖庙献“衣扇”,就是夏季服装和扇子。这是典型的端午祭祖活动。民间祭祖没有皇家那么复杂,一般是在端午日吃饭之前,用洒和粽子等节日食物祭奠祖先,然后全家食用。
(二)祭神和贴挂神像
端午节祭祀的神灵各不相同。
有的是祭祀抽象的天。宋代端午节长达五天,从五月初一到初五,分别称为端一、端二、端三、端四、端五。宋人陈元靓《岁时广记》引用《岁时杂记》云:“京师人自五月初一日,家家以团粽、蜀葵、桃柳枝、杏子、林禽(檎)、柰子、焚香、或作香印祭天者,以五日。”一连五天,每天用丰盛的节令食物做祭品,焚香祭天。有的是祭天神。《岁时广记》引用《岁时杂记》的话:“古词云:‘角黍厅前祭天神,粧成异果’。”这个天神比较模糊,祭祀方法也很简单。南宋时代流行在端午节中午焚香、点蜡烛祭神。神的身份也不清楚。民国时期,两广地区端午节午时焚香,向太阳行三拜礼,似乎是祭祀太阳。可是当地人认为他们只是泛泛地祭拜天神,并非祭祀太阳。
有些神灵不需要祭祀,只要悬挂或张贴其画像就可以。 比如张天师和钟馗。东汉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号称张天师。宋代皇帝尊奉道教,张天师也就成为被祭祀的神灵之一。宋人在端午节常悬挂或张贴所谓“天师符”以辟邪。这天师符有些是画的骑艾虎张天师,有些则是绘天师印,或其他符篆。也有塑造张天师泥像的,还有悬挂钟馗像的。钟馗是唐代人,死后被尊奉为捉鬼的神灵。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说,北京商家出卖天师像和钟馗像,百姓买回去贴在门上,这样就能赶走鬼怪。苏州也有端午挂钟馗像的旧习俗。
(三)送瘟神
在端午节所祭祀的神灵中,有一个神灵的地位非常突出,身份也十分明确,那就是瘟神。瘟神,是中国古代神话中专以瘟疫害人的鬼神。端午正值盛夏,害虫多,疾病多。所以,在这个特定时刻祭祀瘟神倒是很切合实际的。对待这个瘟神,人们的祭祀方法也很独特,有的是祭祀瘟神,有的是“送瘟神”。相信瘟神掌握瘟疫,祈求他保护人类免遭瘟疫的时候,就采用祭祀瘟神的方式:认为瘟神带来了瘟疫,就要采取送瘟神、烧瘟神的方式了。
和地祭祀瘟神或送瘟神的大致时间都在端午节或端午前后。
根据方志记载,明清时代的广东、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都有端午送瘟神的活动。例如,广东南雄在天中节(端午)的中午时分,用茅草船装上天符神(其实就是瘟神),敲锣打鼓,送到河里漂走,号称“遣瘟”,即遣送瘟神。山西阳曲有五瘟庙,僧人们让人把车做成龙舟形状,装上五瘟神像,叫做“送瘟船”,从五月初一开始遍游大街小巷。清代河南《扶沟县志》记载:“(五月 )朔日(初一),里民造瘟船,送瘟神于河。”湖北武汉在五月十八日,把瘟司庙供奉的神(即瘟神)抬出庙门巡游。人们在大街上拖着茅草船走,号称“逐疫”,就是驱逐瘟疫。湖北大冶也在五月十八日举行”送瘟神”仪式。制作一个数丈长的龙舟,上面设三闾大夫(即屈原)像,送到河堤焚烧。
祭祀瘟神活动流传至今。五月初三举行“劝驾”仪式。众人抬瘟神像巡游主要街道,一路上有高跷、秧歌、狮子会等表演随行。沿途善男信女或染病之家,多在自家门前焚香祭祀,祈求保佑。游行结束,把五瘟神像送回庙里。初五正式举办“瘟神庙会”。众臾进庙参拜,焚香、烧纸钱或纸马给瘟神,祭品有粽子、馒头、小米饭等。庙中戏楼还要唱戏。庙前则是盛大的庙会市场,出售祭品和日常用品。整个活动到初六才结束。
(浏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本网站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相关诉求,请联系 400-0000-391
祭祀网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网站备案号:陕ICP备202101063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