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提示:本站所有标注价格及相关信息均来源网络采集(非墓园产品单位在本平台报价及信息提供者),无法保障其准确真实有效,随时间都会有变动,未能及时更新和核实,实际价格以墓园单位报价为准,如有异议,产品单位和平台概不负责,敬请见谅,如有不妥请来电告知,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信息。谢谢!
殡葬改革惠民生,文明新风扑面来。近年来,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生有所福、故有所尊、文明祭祀、俭约便民”作为全县推进殡葬改革的主要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全域推进、惠民利民、质效并举”的思路,持续深化新时代殡葬改革,逐步健全现代文明的县域殡葬服务体系。
全域规划城乡公益性公墓、全域推行火化、全民免除四项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全域治理“散埋乱葬”……谷城坚持民心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出实招、见实效,做到善谋善作善成,赢得了殡葬改革“北有沂水,南有谷城”的评价。
《中国民政》杂志6月下刊推出专题报道,解码殡葬改革“谷城样板”。今天推出的是《凝心聚力 推动全域殡葬改革走深走实——专访湖北省谷城县委书记黄克立》,以及中央民族大学教授马金生、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郭林的点评文章《谷城:新时代殡葬改革新样本》、《推进县域殡葬改革系统化与治理现代化》。
访谈
凝心聚力
推动全域殡葬改革走深走实
——专访湖北省谷城县委书记黄克立
◉记者 郭紫纯
黄克立书记在谷城工作多年,全程领导和推动了在全国知名度较高的谷城殡葬改革。他表示,谷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生有所福、故有所尊、文明祭祀、俭约便民”作为全县推进殡葬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多措并举提质增效,推动殡葬改革走深走实。
谷城殡葬改革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2021年的全域火化工作。在部分农村地区,群众过去讲究“身后留全尸”、“入土为安”,这给殡葬改革带来不少阻力。个别乡镇领导干部存在畏难情绪,认为全域火化应暂缓在山区开展。但是,谷城县委、县政府坚定改革目标不动摇,站在保护耕地、生态文明、乡村振兴的高度,要求所有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垂范、攻坚克难,最终通过系统的政策宣传和耐心的思想工作,在全县顺利推行了全域火化。
建好一个中心。投资9000万元,新建占地350亩的县殡葬服务中心——谷城县生命主题公园。项目从设计之初到建设落成,始终突出“三个最”:一是风景最美,做到遵从自然,最大限度保留山林原貌;二是理念最新,满足群众对殡仪服务转型的新要求,摒弃传统的纸花圈、烧纸钱、放鞭炮等殡仪习俗,换之以标准化的守灵送灵、遗体告别、火化等工作流程,通过敬重、简约、规范的礼仪服务,让群众感受到尊重逝者和敬畏生命的价值体验;三是葬式最全,推出树葬、花葬、草葬、壁葬、玻璃葬、室内葬、花坛葬、艺术葬、骨灰集中安放等节地生态安葬模式,既满足群众不同需求,又践行生态节约理念。
城乡全域协同。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实行“城乡联建、镇村联建、村村联建、偏远村单建”。按照“分点布局、各具特色、互为补充”的方式同步推进城乡公益性公墓建设,同时更加注重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新建城市公益性公墓占地65亩,规划建设墓穴1.5万座,已建墓穴4500座。农村公益性公墓坚持“先建园、再植绿、后建墓”,鼓励乡镇以“1亩地、100个墓位、10万元投入”的方式建设林下公墓。
“三步走”稳步推进。即先后开展城乡公益性公墓建设、全域火化、散埋乱葬坟墓全域治理。首先,到今年底,将建成城乡公益性公墓196处,全县290个行政村(社区)实现公益性公墓全覆盖。其中,农村公益性公墓全域化建设按照“8+X+Y”的节奏推进:2019年率先试点建设农村公益性公墓8处;2020年抓住美丽乡村建设契机,新建60处;2021年开始进行全域规划设计。其次,2021年湖北省政府批复谷城“全域划定为火葬区”,2022年谷城县实现全域火化。最后,将全县65%的国土面积划为“禁葬区”,共统筹治理资金1900万元。按照“见山见绿不见墓”的要求,集中治理散埋乱葬坟墓,两年共治理散埋乱葬坟墓2.1万座,彻底解决了“青山白化”现象。
二是统筹用地资源。县自然资源规划局将城乡公益性公墓全域规划纳入国土空间规划范围,对不破坏林相、不砍伐林木建设的林下墓地,一律采取林业用地备案制度,切实保障公墓建设用地。
二是统一收费标准。农村公益性公墓严格按照“单墓2500元,合墓3000元”的标准进行收费,同时做好公开公示,严禁擅自提高收费标准,确保农村公墓的公益属性。
三是落实公墓安葬制度。要求各村(社区)加强对辖区逝者安葬的管理,积极引导亲属将逝者安葬在公墓。严格落实村级公益性公墓仅限于安葬本村及联建村村民的规定,严禁出现变相营利行为。
四是建立奖励机制。对规范化管理较好的农村公益性公墓所在村(社区)进行奖励,通过鼓励先进、激励后进,不断推动农村公益性公墓规范化管理工作。
一是财政兜底润民心。为顺利推动全域火化工作,在全县推行惠民殡葬改革举措,免除遗体接运费、遗体冷藏费、基本火化费、骨灰存放费等四项殡葬服务费用,每例平均减免1050元,低保户和特困对象全部免费安葬,对散撒骨灰、不留坟头、不立碑的生态葬每例奖补1000元,费用由县财政统一承担。2021年和2022年共减免群众基本殡葬费用843.6万元。
二是便民服务暖民心。坚持殡葬公益属性,建立标准化服务流程,统一培训殡仪礼仪,实行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物价部门核准定价,对收费项目、收费标准进行公开公示。城市、农村公益性公墓管理费标准分别为6800元、2500元。
三是移风易俗得民心。深化丧葬习俗改革,把移风易俗纳入文明村镇创建和美丽乡村建设之中。充分发挥村(居)委会、红白理事会等基层组织作用,把治丧规范纳入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培育和推广文明现代、简约环保的殡葬礼仪和治丧模式,提倡理性消费、文明治丧。据初步统计,殡葬改革以来,平均每个丧户节省殡葬费用约3万元。
二是党员示范引领。出台《殡葬改革宣传工作方案》、《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开展殡葬改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配套政策,“立规矩”强化刚性约束。动员全县党员干部签订承诺书,带头将逝去的亲属火化并安葬于公益性公墓,“树榜样”实现柔性引导。
三是各部门、各级干部通力协作。县民政局负责制定殡葬改革政策,统筹协调各方资源,抓好殡葬改革督办落实;县乡村振兴办和农业农村局把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纳入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统筹安排资金;县交通局将通往公墓的道路纳入乡村公路建设规划;县市场监管局、发改局协助规范殡葬市场管理;县自然资源规划局及时将城乡公益性公墓规划纳入“十四五”全域建设用地规划,积极配合县民政局开展农村公益性公墓选址;县宣传部门充分利用媒体平台积极宣传殡葬改革政策,提高政策知晓率;县人事、纪检监察部门加强对党员干部工作落实的监督检查。全县上下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压实工作责任,凝心聚力推动殡葬改革。
专家点评
谷城:新时代殡葬改革新样本
推进公益性殡葬设施建设已成为农村基本殡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并将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将“农村公益性殡葬设施建设”纳入“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范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结合本地的地理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探索出一些适合当地的农村公益性公墓新模式、新样板,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就是一个典型代表。谷城趟出了一条独具特色、行之有效的县域殡葬改革之路,其“小、巧、美”的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尤为令人称道。
谷城殡葬改革理念高度契合现代殡葬发展理念。公益、生态和人文,是现代殡葬的根本属性。谷城全域推动殡葬改革,目的在于实现节地、惠民、留青山与可持续发展,充分体现了上述三大属性。谷城殡葬改革坚持走公益化道路,采取基础设施建设先行的策略,基本实现公益性殡葬设施全覆盖,在全域火化、散埋乱葬坟墓治理期间,做足惠民殡葬服务,全面深入宣传,使移风易俗深入人心。通过殡葬改革,谷城既美化了农村人居环境,也减轻了群众的丧葬负担,切实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殡葬改革中,谷城将生态理念贯穿于殡、葬、祭全过程。在葬式葬法上坚持小型化、景观化和可持续化理念,精心规划建设了庙滩镇青隐园、开发区芳雅园、喻家湾村松涛园等一批农村公益性公墓。上述公墓,名称典雅别致,充满文化意趣。这些墓园遵循“先建园、再植绿、后建墓”、“占地小、碑卧倒、硬化少、绿化好”的原则,达到了“见园不见墓”、“墓隐于园”的预期效果,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
谷城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率先实现了向现代公墓转型。现代公墓具有安葬、祭祀、休闲、教育等多重复合功能,这在城市经营性公墓的讨论中经常被提及,在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上却鲜有讨论。农村公益性公墓应当具有哪些功能?谷城提供了一个答案。谷城的农村公益性公墓因势就形、在原有生态环境下建设完成,同时与村集体产业紧密结合,穿插培育经济作物,形成了金丝皇菊公墓、油茶公墓和林下公墓等多种公墓样态。相关做法既满足了农村居民的安葬需求,又助力农村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加集体收入。将循环经济理念融入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推动实现农村公益性公墓综合效益最大化,是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的一大方向,这是谷城带给我们的启迪。
谷城殡葬改革证明殡葬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成效显著。我国地域广阔,地理条件各异,如何统筹各地的地理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等诸多因素推动殡葬改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2019年,谷城被列入湖北省农村公益性公墓改革试点县,并以此为契机开启全域殡葬改革。谷城县域以丘陵为主,在公益性公墓建设中充分保留并利用了丘陵的原有植被,因地制宜推动了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为了使老百姓容易接受,在公益性公墓的选址上,更多考虑了村里原有的集中安葬点或旧坟安葬地。这项工作在尊重当地民俗民意的基础上因势利导,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谷城的“1亩林地、10万元投入、100个墓穴”的林下公墓模式,在2022年被湖北省民政厅作为丘陵地貌的代表模式进行推广。除了谷城丘陵模式,湖北省还探索出了平原模式、山地模式、土葬改革区模式,相关做法是地方政府结合当地地理生态环境进行的改革创新。这再次表明殡葬改革的试点工作,应充分尊重并发挥县级政府、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以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相信随着各地殡葬改革试点工作的深入推进,更多的“模式”或“样本”将接连出现。(作者系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教授、民政部社会事务司专家委员会成员)
◉郭林
我国县域地区人口接近9亿,约占人口总数的63%。与城市相比,县域要素资源滞后,且文化传统根深蒂固,因而是殡葬改革的薄弱环节和矛盾突出节点,亟需系统性改革思路和引入现代化治理方略。近年来,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围绕建设惠民、绿色、文明殡葬,构建健康有序殡葬治理体系,为县域殡葬改革提供了有益思路。
立足殡葬活动文化性,塑造文明的殡葬文化。文化属性是殡葬活动的基本属性,表现为优秀的殡葬文化对于亲属精神慰藉和逝者体面告别的积极作用,也表现在殡葬文化对人的行为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在“生命教育缩影”墙体漫画中融进孝文化,左边是父母养育我们长大,右边是我们感恩孝敬父母;花坛葬设置39个墓穴,意喻“三生万物”、“九九归一”;壁葬区借山取势,打造成孝道文化长廊……谷城县生命主题公园正是谷城殡葬活动文化性的重要载体,引导人们正确对待生命。在我国,许多根深蒂固的殡葬陋习常常被冠以民俗和文化的帽子,劳民伤财。县域殡葬改革应当立足殡葬活动的文化属性,尊重优秀的殡葬文化,摒弃陈规陋习,推进移风易俗。谷城牢牢抓住殡葬改革的关键点,把移风易俗、散埋乱葬坟墓治理等纳入文明村镇创建和乡村振兴中,取得了良好成效。
突出殡葬事业公益性,推动惠民的殡葬改革。殡葬工作事关每一个家庭,是民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殡葬事业公益性、切实降低群众丧葬负担,既是殡葬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更好推动丧葬改革的有力手段。谷城强调殡葬事业的公益属性,把便民惠民作为殡葬改革的有效手段,使殡葬改革取向切实符合群众的切身利益,以此获得群众广泛支持。我国县域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群众收入偏低,然而深受传统殡葬观念的影响,丧葬习俗较为冗杂,群众负担沉重。要解决群众“死不起、葬不起”的社会问题,关键是要回归殡葬事业的公益性,通过建设城乡公益性公墓、推行惠民殡葬政策等措施,全面开展殡葬公益服务。
凸显节地殡葬的生态性,建设绿色的殡葬设施。实现节地生态安葬既是人口大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必然要求,也是殡葬改革的目标和必由之路。谷城是鄂西北山区县,地理概貌为“八山半水分半田”,在殡葬改革中节约用地、美化环境尤为重要。近几年,谷城大力推行节地生态安葬方式,把绿色生态理念贯穿于殡葬改革全过程,提出“占地小、碑卧倒、硬化少、绿化好”的原则,划定“禁葬区”,按照“见山见绿不见墓”的要求治理散埋乱葬坟墓,树立了殡葬新风尚。放眼我国广大县域地区,自然和生态环境复杂多样,中西部县域还有不少山区、林区、水源区和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的迫切性突出。各地应当树立绿色生态的改革意识,凸显殡葬设施建设中的集约性和生态性,避免建设明显破坏自然环境的连片硬化公墓,以及侵占农田、生态林的豪华墓和超标墓葬,以绿色殡葬守卫一方水土,惠泽子孙后代。
着眼殡葬改革的系统性,构建有序的殡葬治理。殡葬改革具有系统性,要想打造健康文明的殡葬发展新格局,必须传承优良殡葬文化,使殡葬行为符合文明、节约、生态、公平的公共政策理念,因而殡葬改革中的治理现代化至关重要。谷城以改革推进治理、以治理促成改革,通过全面殡葬改革和现代化殡葬治理,使文明礼葬成为当地群众的自发行为,形成了殡葬文化文明有礼、殡葬政策经济惠民、殡葬设施建设生态友好、殡葬治理和谐有序的改革取向,为构建现代化殡葬治理体系贡献出一个正面的案例。广大县域可以参照谷城经验,全面系统推进殡葬改革,奋力构建文化性、经济性、生态性相协调的新时代殡葬治理新格局。(作者系华中科技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养老服务研究中心教授)
来源:《中国民政》杂志2023年6月下刊
(浏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本网站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相关诉求,请联系 400-0000-391
祭祀网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网站备案号:陕ICP备202101063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