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提示:本站所有标注价格及相关信息均来源网络采集(非墓园产品单位在本平台报价及信息提供者),无法保障其准确真实有效,随时间都会有变动,未能及时更新和核实,实际价格以墓园单位报价为准,如有异议,产品单位和平台概不负责,敬请见谅,如有不妥请来电告知,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信息。谢谢!
对于中国人来说,死亡是一个特别忌讳的话题。这个话题有些恐怖,总是伴随着离别。
没有人可以选择自己是否要降临到这个世界上,但至少我们能够选择自己如何离去。关于如何处理自己的遗体这个话题,不同地区的人有着不同的习俗。
大部分中国人都强调入土为安,这也是我国文化中比较传统的一种丧葬方式。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更迭,现存的土地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土葬的需求,也有一部分思想开放的人,尝试选择新的方式与这个世界告别。
有一部分人就曾在离世前主动提出,自己死后不愿意火葬或土葬,更想让自己的骨灰跟随大海一起漂流。心理学家认为,这是一种普遍且正常的心理,有类似的想法的人大多绝情又狠心。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就一直在思考死亡与生命,他认为死亡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真正让人们觉得难过与悲哀的,是与至亲至爱之人的离别。
我国的庄子也曾提出过自己对死亡的看法。
庄子的妻子离世后他并没有哭泣,反而敲锣打鼓的欢送妻子的离去。有人指责庄子过于无情无义,庄子却说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结束。
在他看来,一段生命的逝去并不是生命的终结,反而意味着我们已经脱离了时间的限制,可以迎接新的人生。
在行为主义心理学流派中,一个个体的行为与他的心理活动存在密切的联系,简单来说,一个人的任何行为都是内心思想的外化表现。为什么很多人死后想把骨灰撒进大海?他们大多“绝情又狠心”。
那些想要将自己的骨灰抛洒在海里的人 并不希望留下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的痕迹,也不愿意让其他人继续想念自己。
心理学观念中普遍认为每一个人的感情都是多变且复杂的,我们需要在外部环境中寻求情绪上的归宿。
睹物思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只有当情感有了具体的承载物,情感才能得到表现与申诉。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墓碑与目的就是负责承载人们对于亲人思念的载体。
这两种物体不会轻易移动,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自然能够以具象化的形式保存我们对亲人的思念。
即使在很多方面,东方国家与西方国家都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但在丧葬文化这方面,墓地与墓碑的价值与意义却实现了高度重合。站在死者家属的角度来考虑,逝者选择将自己的骨灰抛进大海,显然是无情狠心的行为。
因为这些人主动放弃了承载感情的载体,让自己无法宣泄对逝者的思念之情。其实在早年间,网民们曾在网络上对祭拜行为进行过一次激烈的讨论。
其中有一条高赞回答说,只有在祭拜这个时刻,成年人才能放下心中的防备,无忧无虑的做一次小孩。
选择将骨灰抛进大海的人,自然也不希望有固定的墓地与墓碑限制自己的活动。即使亲属主动为他们准备了此类庇护之所,每年祭拜亲人时,家属心中仍然是空虚的。
不过站在死者本人的角度来看,这种选择还是值得肯定的。
不接受火葬与土葬,也是死者人生态度的一种展现。对于他们来说,生死只是轮回的一环,自己和家人没有必要将死亡看得太过隆重。
愿意以这种方式告别世界的人,有一颗渴望追求自由的心。
只可惜活着的大部分时间里,他们根本没有办法践行这种自由,只能在死后任性一把。当然他们也有可能就是自由的化身,一生都在按照自己的想法前行。
洒脱的他们不拘小节,也不在意之前结识的朋友、朝夕相处的家人,能否在未来的某一天想起自己。
他们只是宇宙间的一个过客,是降落尘间的精灵,看惯了世间的美景才离开了这里。这样的人也是内心强大有主见的,不会受到他人看法的影响。
毕竟对于现代人来说,哪怕土葬已经不再流行,海葬也是标新立异背离传统的丧葬方式。
大海是无拘无束的,海洋包裹着地球,赋予了人们广阔的想象空间。在海洋中结束自己的一生,也算是这些人回归自然的一种方式。
或许早年间他们没有机会停下自己匆忙的脚步,看一看祖国的大好河山。但是现在他们能够跟随着大海一起,走遍地球上的每一处角落。
其实我们并不需要对他人选择的丧葬方式进行过多评判,不论是传统的土葬火葬,还是看起来有些标新立异的海葬,都只不过是我们向世界告别的一种形式罢了。
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如何离去,向这个世界展示自己的性格与思想。
正如庄子所说,死亡并不一定是生命的终结。选择海葬的人早已经融进了每一滴海水中,他们跟随着海风游览,滋润着地球上的每一寸土地。
或许他们才是最害怕被人遗忘的那批人,因此才会选择用这种方式化作世间万物,静静的守护自己热爱的土地。
(浏览:)